找不到目标和方向?3个建议帮你摆脱空心病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6日

 

      

      找不到方向和目标? 3个建议帮你摆脱空心病

  有的人,30岁的年龄,却活成了60岁的样子,正值事业高峰期,却像极了老年生活;有的人把1年过成了365天,有人却把1天过了365次。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个。

   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2016年11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教授,曾在其主题演讲《买椟还珠的时代与空心病》中提出:

 “超过30%大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更有40.4%的大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这种心理现象被命名为“空心病”:

     徐凯文教授将现代年轻人的这种“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的心理现象称为“空心病”,空心病从症状上是符合抑郁症诊断的,但是和典型的抑郁症又有不同,所有这些症状的表现并不是非常的严重和突出,所以外表上看起来可能跟其他大多数人并没有差别。空心病有一个特点,都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的虚幻。空心病,对心理治疗不敏感,甚至是无效。抑郁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效果是不错的。空心病原因是因为价值观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称之为空心病。

    

      空心病是在长期影响下形成的心理障碍,价值观的缺失,对生命意义的漠视,使他们在精神层面感到空虚味,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危险的事情。这是为什么?

     他们总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需要维系在他人眼中良好的自我形象,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妻子、好丈夫。忽视自身的喜怒哀乐,逐渐对生活丧失兴趣。他们可能会有自杀倾向,他们其实不怎么想去死,但又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生命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留恋,生活每天带给他们的只有疲惫和乏味。 如果一个人在精神上感到无比空虚,反映到生理上就是以上如此。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活着都是活给别人看的,没有自己的爱好,没有值得留恋的人或事,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毫无差别,那生命对他们来说将毫无意义。

        但好在“空心病”并不是什么顽固的疾病,它只是大学生在人生转折时期表现出的一种适应性问题。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事,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人是会不断成长的。也许就是某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一股徐徐暖风吹进来你的心;也许就是路边一朵不知名的小野花,给你的世界添了一抹彩;也许就是哪个雨后晴天,一缕阳光点亮你的眼睛。空心病很常见,正确认识它,了解它,终会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心早已被你所爱的和爱你的填满。
World Book Day
而想要预防和干预空心病,这里将会提供几点具体的建议:
01

1.打破参照他人来评判自己成功与失败的思维惯性,不与他人争高下。

大学生需要将学习目标尽快调整到对知识和现实世界的探索、理解和掌握上。当目标转向于此的时候,学习和生活就会进入到一种内部动机激励状态,而内部动机则是通向快乐、幸福、创造和健康的正确路径。

02

2.多参与社会活动和专业实践,在真实的世界中寻找人生的航向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近年来,天津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了一门早期接触课程,医学院校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保持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不仅能启发他们的“知与行”,还会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充盈

03

3.摒弃华而不实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真正的人格自信

拼人气指数、收集微信点赞、攀附“大牛”导师、拉来媒体报道等等,经常出现在学生活动之中。殊不知,这些华而不实的评价捧出的可能只是虚假的个人幻影。尊重辛勤劳动的价值,认可真实成果的价值,彰显诚恳态度的价值,将有助于同学们建立起真正的人格自信。

   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目标,保持乐观心态,这也是面对任何疾病都有效的良药。空心病作为一种适应性问题,只要我们能够发现生命的有趣,找到自己的兴趣,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它将不攻自破,而你将无懈可击!

  1. 上一篇: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2. 下一篇:提升幸福感的20件小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