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展现资助育人成效,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爱心传递”主题育人活动的通知》(鲁学助[2021]13号)文件要求,我校精心安排,积极组织,充分宣传动员,各二级学院踊跃参与,制定活动方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心传递”主题育人活动,在学生中深入挖掘典型事迹,收到良好的反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次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工作案例吧!
助力乡村发展,播撒爱与关切
为更好地培育青年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品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好地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法学院开展了“爱心传递”主题育人系列活动。活动主要围绕“乡村振兴”和“知识助农”展开,其目的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进程,培养学生的助人意识及能力,丰富青年学子在农村治理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与农民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获得有关乡村发展现状的一手资料。
活动伊始,研究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文献查阅及梳理、问卷制作及访谈、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电话访谈以及电话指导等工作,针对绝对贫困消除后依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致使返贫的问题向农民以及有关干部提出现实可行的建议。同时,研究会还针对特定村庄选择、典型农民筛选、学生与农民交流障碍、活动志愿者专长不同等一系列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解决。
为了使志愿活动更加顺利进行,研究会通过开展政治理论知识竞赛活动挑选出最优秀的志愿者们,并且聘请具有相关项目背景以及国家一流精品课程——农村社会调查与治理授课教授给予专业培训指导。此外,研究会还安排了多次交流与团建任务,加强志愿者的工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本次活动中,研究会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助农模式,针对短期知识帮扶产生的相关问题,采取长期绑定式做法,志愿者与特定的农民建立长期联系,不定期回访,提供巩固脱贫成果的建议。此外,志愿者还采取特色的线上电话访谈的方式与脱贫村所在乡镇干部取得联系。首先向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了解村庄有关状况,倾听脱贫攻坚过程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其次进行针对性提问,在获得答复后迅速查阅相关资料,调取最新相关成果。最后给予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相关建议。
在交流过程中,一位村民赞扬了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做法,同时提出了关于干部任职期过短、具体政策连贯性不强的问题。志愿者后期针对此问题向村干部以及乡镇干部做了反馈,提出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政策福利支持留住人才的建议,同时提出开展“候鸟返乡”活动,即乡政府支持本地学有所成的学子回乡工作的建议。该村民认为通过该活动,学生起到了村民与乡镇干部沟通的桥梁作用,认为自己的意见被倾听是被尊重的表现,自我价值感与尊严感得以提升,同时得到了干部的反馈,实际上提高了村民的社会地位。
研究会在活动过程中用专业知识帮助农民提高脱贫意识,为村干部提出更加可行、科学、新颖的做法来推动乡村振兴进程的发展。本次活动为农民表达自己的意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学生对乡村的关切更加深重,对村民的感情更加深厚。同时,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研究会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得了省级立项。
通过本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们在爱心传递中感悟人生价值以及学习的意义,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信心、对社会热点的关心和对特定群体的爱心,此后,研究会还将继续跟进农村发展热点问题,让学生们在接受社会帮助的同时学会回报社会,将爱心一直传递下去,最大化发挥资助育人功效。爱心传递,我们永远在路上!
爱心点燃希望,助梦扬帆起航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的实践,发扬青年一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会计学院开展了以“爱心传递”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聚焦于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需要与其子女的学习需要之间的矛盾,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将爱心传递给可爱的孩子们,向社会传递青年一代的爱。
近年来,随着烟台经济的持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大量儿童随其父母到烟台求学,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需要和孩子们的学习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外来务工人员希望给予子女更好的物质条件,用工时间长,早出晚归,忽视了孩子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了大多数孩子存在自我认识偏差、缺少自信和自控力、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因此本次志愿活动的目的不仅是减轻外来务工人员工作需要与照看子女之间的冲突,还要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能大胆倾诉心中想法、表达自我。
此次活动与以往的志愿活动有所不同。第一,活动长期开展。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实现的,需要长期的陪伴和了解。每周末志愿者们都会到达扬帆基地辅导孩子们作业,慢慢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不断引导他们、温暖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或许在活动开始前,孩子们面对志愿者仍旧带着些许胆怯与抵触,不愿主动聊天,但在一点一滴相处之下,他们渐渐敞开心扉,分享学校里的所见所闻、送给志愿者手工制作的礼物、倾诉心中困惑和烦恼。
第二,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在帮助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志愿者们通过绘画、演讲、折纸、布艺等主题活动的开展,带领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国家大事、为人处世的方法等。寓教于乐,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学习与游戏互补且相辅相成,在游戏中学习,使孩子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
为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会计学院严格进行大学生志愿者人选确定工作,并统一组织学习儿童心理常识,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点。同时,每月邀请专业指导老师对志愿者进行指导,希望可以打造更专业、更优秀的团队带给孩子们带来爱与帮助。
本活动也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高度赞誉和孩子们的喜爱。许多家长表示该活动的开展大大减轻家长辅导学业压力,不仅能让孩子们有一个相对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让孩子们获取各种知识。爱是相互的,志愿者真心对待孩子们,孩子们也把志愿者看作知心朋友,分享各种“小秘密”,和志愿者一起学习新知识。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青年学生参与公益、传递爱心的积极性,让受资助的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提升了学生的奉献意识与服务意识,提高了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同时,志愿者与孩子们也结下了深厚友谊,构建了和谐信任的亲密关系。
世风里,爱是信物;人海中,善乃慈航。在追逐梦想的途中,爱心是最好的赋能。每一次小小的献爱心行动,都会为梦想助力,为未来加油。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传递爱心,创造幸福,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