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道德绑架”坚守“道德底线”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6日

    发生在上周中足协杯第三轮武汉宏兴主场与江苏苏宁赛后的暴力冲突事件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事后很多个人、媒体不约而同地将“舆论炮口”对准粗蛮施暴的宏兴队肇事人员。然而中国足协谨慎、延缓断案的背后,实际反映了案情可能并非“宏兴队成员单方面施暴”这般简单。如果仅从“法理”断案惩戒球场暴力,那么关于本案的处理与当年天津全运队追打裁判案处罚并无大异,中国足协欲整治赛场内外环境治标更需治本,还需从“情理”层面顺藤摸瓜理清施暴者失去理智的动因。法与情实际反映的是规范与道德间的辩证关系,这个关系理不顺,谁能保证赛场“安全感”呢?
    宏兴、苏宁赛后暴力事件曝出后,互联网上很快传出部分宏兴队成员踢打、追击苏宁队员,苏宁一位负责摄像的工作人员被身着迷彩服的不明身份人员围殴的画面,这些图像资料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接着引来众怒,一时间,“苏宁成员被打成为受害者”成为舆论圈里的普遍共识。因为从违纪情节来说,此次暴力事件的恶劣程度远高于2009年全运会天津全运队部分队员追打当值主裁何志彪一事,“严惩施暴者、整顿足协杯环境”于是成为公众呼声。
    中国足协事后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并于上周五分别约谈两俱乐部及其队属地足协代表赴京,但与以往“快刀斩乱麻”的办案风格不同,中国足协并未急于责成纪律委员会火速断案,而是通过本协会、当事方以及执场比赛官员等多方核查事实,此时,舆论圈里也渐渐传来了更多理性声音,比如“万事皆有因果,宏兴仅因丢球气急败坏施暴是否合乎逻辑?”还比如“苏宁队在事件过程中是否存在行为不当?”很显然,如此疑问也来自中国足协。
    虽然个别人倡议的“业余队不能容身足协杯”有待科学考量,但事实是,业余球队除球技外,自律性与行业操守方面与职业球队差距较大,当不同层次球队遭遇时,赛事组织者与球队管理方就必须承担起良好引导、监督的作用,职业球队也需要这样的引导与监督,因为他们面对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可能相对低下的低级别球队更需要拿出职业球队的素养与镇定,而不是利用“技术与经验优势”挑衅对手,继而激怒对手。
    一个巴掌拍不响,苏宁队或许作为受害一方没有或鲜有违纪,但他们当真全然无懈可击?这让人不由联想到不久前国安队张晓彬疑似挑衅苏宁队特谢拉,导致后者失控掌击前者被罚下的事实。国安、苏宁赛后舆论指责焦点更多集中在张晓彬身上,这带有明显“舆论绑架”意味,因为从职业角度来说,张晓彬不过是维护本队利益“智取”对手。可是,以欺瞒或挑衅为前提的获益行为,比如假摔等都是不道德的,所以在暴力冲突过程中,苏宁有没有像对方指责那般“挑衅在先”?如果有,那么这种做法似乎也有违“道德底线”。

  1. 上一篇: 解决校园毒跑道问题,为了孩子们!
  2. 下一篇:用公益事业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