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理论,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陌生。近十年的心理学普及,让原生家庭问题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然而我们免不了总要问下一句话:那么,该如何改变它?
要切实地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统一的答案。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各不相同,彼此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系统,很难说能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操作细则,让大家照着做就能轻松摆脱。
然而,还是有几个正确的大方向,在我们遵从之后,能够慢慢地减少我们受到原生家庭牵绊的作用力。
以下是三个对解决原生家庭问题有益的方向。
1、放下过去的遗憾,不再寻找弥补的办法
过去的创伤,于我们是一种沉没成本,纠缠于此,只会让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继续染上过去的荒芜颜色。
所以下一次,当我们满怀热情地对一个异性寄予厚望,认为和TA在一起生活会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篇章时,不妨反省自身:
是不是在幻想,这段关系可以弥补过去的某些缺憾?
是不是又在将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转移到了伴侣的身上?
我是不是还是在内心深处,期盼着一个救世主?
2、要明白:正是你的执念让你迷失方向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曾经在《稀缺》一书中写到过这个问题,他发现,一个人越是缺乏什么,越是渴望什么,反过来却会加剧这种缺乏,至少是维持这种缺乏的状态。
缺乏某项资源的人越来越缺,已拥有的人却越来越富有,这究竟是为什么?
塞德希尔做了很多实验,研究穷人们的行为机制,在他的实验中,每一个穷人都小心翼翼节衣缩食,试图摆脱经济上的困境,然而他们还是越来越穷,千辛万苦只能保持 自己在原来的温饱线上不掉下去。
其实,在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也阐述过这个问题—— “凡是他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凡是没有的,便要连他所有的,也要一起夺来”。
穷者愈穷,富者恒富,在幸福感上也是一样。
原生家庭幸福的孩子,延续幸福的能力也越强,而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有更大几率复制父辈的行为模式,更可能导致不幸。
有什么能够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要做什么才能越过这幸与不幸的节点?塞德希尔在书中给出了他的答案,那就是:贫穷和匮乏,会让人视野狭窄,看不到除了你所缺乏的目标以外的东西,如果人的整个生活只为了钱或者爱而运转,反过来就会加剧贫穷和缺爱。 这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一心一意赚钱,反而还会防碍赚钱吗?全身心投入去寻找爱,反而会让我们失去爱吗?事实还真是如此。
3、全方位地爱自己,才是成就自己的最好方法
放下“穷人”心态,将注意力转移到外界,意味着我们要开始将除了别人的爱之外,其他重要的方面,纳入我们的努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