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不让座的权利方有让座的道德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5日

    朱昌俊近日,在福州某公交上,一位老人因身旁的女生没给自己让座,就对该女生破口大骂,骂她缺德、畜生不如……女生忍无可忍地回应道:来月经要写脸上吗?有网友评价: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

    在电影《搜索》里,都市白领叶蓝秋因为被查出身患绝症,情绪绝望,在公交车让座之争中爆出一句要坐坐这儿(腿上),最终因被炒作而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只是相较于电影中后续情节的波澜起伏,类似事件的重复上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的审美疲劳。然而随着老龄社会的纵深发展,这类看似的小问题,其实已经不容忽视。

     关于这类纠纷,公众舆论也多有讨论。但要厘清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却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在有的人看来,年轻人为老年人让座应该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是无条件的;而在另一些人看来,老年人主动索座是倚老卖老,只会激发逆反心理。暂且不论到底哪方的态度更为客观,必须承认,这样的两分法,并不利于帮助我们正视其中的问题。

    要谈论让座问题上的是与非,首先应该明确,让座从来不是一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它只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美德。倘若将之视为一种必须兑现的义务,显然就充满了道德强制性,既与道德的本质不符,其所带来的对个人的限制恐怕要比所谓的让座美德要大得多。不让座是一种基本的个人权利,主动让座则是一种有利于让社会变得更温暖的个人美德。而道德的发育正是建立在承认个人的自主权利和自由选择之上的,若既有的个人权利都得不到保障,那要么道德无法生成,要么也只能是构造一个伪善的社会。

    当然,厘清了让座与不让座的权利与道德界限后,还应该注意具体事件中双方的表达与交流的方式问题。如在包括这起事件在内的不少事件中,老人一方,对于未让座者,动辄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显然就突破了一般性的公共交流的范式,它只会使得让座问题被异化;而在年轻人一方,若不表示出对于让座本身的抗拒性,或许也能够减少老人一方的强势。比如在遇到这类事件时,就经常出现老人变坏的声音,这种情绪宣泄,无疑不利于双方的和解

    因为太过于强调道德,而忽视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往往令真正的道德缺失或是使得社会变得伪善,这方面的教训实在不少。在一个现代社会,只有明确了个体权利的界限,才能真正有道德生长的空间。这一点,仍在被有意无意的忽视。而让座问题,或不过是对此的一种另类呈现。

 

 

  1. 上一篇:诚信:公民的道德基石
  2. 下一篇:断臂教师13年坚守深山小学 “捧”起山里孩子读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