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9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住,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大国领袖的民本关怀与情怀,这同时也是重庆工商大学党委的工作信条,多年来,学校党委一班人以师生之心为心,坚持听民意、问民需、惠民生,坚持为师生办实事,在给师生们送去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带领着全校师生谱写出了一首全员“共建共享、砥砺奋进”的华彩乐章。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重庆工商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作用,在摸索中拉出了一条主线——以党的建设总揽发展全局,以党的建设新成就推进学校事业发展新进步。围绕这一思路,学校党委创新推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特色办学、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四梁八柱”型改革发展框架,各项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学校党委以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瞄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生活,为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提供了坚强保证。此外,学校党委还较早设立了“廉政研究中心”,成立了党委网络工作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一项项党建工作具体的改革举措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为推动学校整体发展提供了强大政治保障和动力,学校也被重庆市授予了“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抓党建是为了“促三风,建三高”。学科建设上,学校通过扎实推进市级“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群和特色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了以财经为鲜明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国家级别、市级特色学科专业数量居重庆市属高校第二名;国家教育部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5门学科排名重庆市属高校首位;学校成功入选国家级别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成功获批“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2016年重庆工商大学顺利完成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增国家级别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别环境与资源化学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人才培养平台;学校还率先在重庆市建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重庆干部网络学院,为教师的能力提升搭建了宽广平台。
    要培养人才,必须先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外引内培”不断优化、拓展师资队伍,打造出了一支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别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高层次海内外人才的雄厚师资力量。学校的科研实力稳步提升,建成“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别科技平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5个,“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在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测评中,决策支撑能力排第八,学校凭借247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入选中国大学专利转让100强。
    百川归海,一系列改革发展成效最终汇聚到人才培养上,学校形成了“二本、一本、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结构;学校一本批次一半以上专业在全国19个省(市)招生,一本上线生源超过71%;学生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400余项;毕业生优质就业率达到50%以上,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聚沙成塔,积跬致远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幸福”。党建的奋斗目标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落实于一件件实事之中。这些实事,既包括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大事”,也包括师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在走访中,我们一路观察着学校发生的喜人变化,一路深刻地感受到了师生们发自内心的满满“幸福感”……

  1. 上一篇:一堂党课的多种打开方式
  2. 下一篇:打造高校“思政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