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常对话聊天都会忍不住加一句“请记住我叫叶良辰”之类的话作为调侃。网络上每日散布的这些负面的新闻所映射出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心灵鸡汤”,相反还可能成为慢性毒药,一天一点地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引导。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作为有个性的一代,彼此之间看待问题的多元化很容易导致交流的困难,因此往往引发很多的矛盾。在以前这些矛盾和可能会引发一些打架斗殴的暴力事件,而在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更多的攻击可能会从“线下”转为“线上”。虽然这种攻击不是实体的,但这种无形的攻击可能对一个人伤害更加沉重,乃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前不久在网络上闹得满城风雨的“纳吧”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纳吧”全名为“纳年纳兔纳些事吧”,源于爱国动漫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里面活跃着一批爱国爱党、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青年。如果说“那吧”代表光明向上,“纳吧”则是暗黑版的“那吧”,“纳”字取义“纳粹”,里面聚集着一批极度媚日、反党反社会的年轻人,他们蔑视法律、崇尚暴力、数典忘祖,并以人肉搜索、恶意骚扰、网上侮辱“那吧”及其他发表爱国言论、不入其法眼的青年大学生为乐。有不少的青年大学生深受其害,宁静的生活从此被打破,甚至导致受害者精神崩溃。
作为一名高校学生辅导员来说,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动态以及潜在的问题,将网络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比如开设辅导员博客在线、个人微信号、朋友圈、说说等,当然周期性的面谈或许是更为直接有效的解决措施。其次,大力建设有影响力的高校新媒体平台,组织专门的学生团队在官方平台发送正能量的于学生行为有益的新闻及栏目,在群体中竖起一杆风向标,正确的去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只要大家不被恶意的不良信息所误导,仍然走在主流道上,那么大学生被其影响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再者,大学生辅导员应当响应团中央的号召,从自身做起,积极鼓励大学生加入注册网络文明志愿者的行列,主动承担起肃清网络道路的责任也是遏止网络暴力事件的好办法。当大学生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交警”,那么我相信这种事件的发生将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第四,积极组织开展与网络文明教育相关的主题报告等,让学生从鲜活的事例中明白网络文明的重要性。相信在各种宣传教育的感染下,网络文明教育会得到理想的效果,大学生也能更真切感受到从自身做起,做到文明用网。第五,积极鼓励并组织开展学生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拓展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倡导和谐文明健康的环境,那么必能够从根源上解决网络暴力问题。
清朗网络,我来护苗。作为大学生辅导员,我们更要做好这些幼苗的守护者。除了网络暴力问题之外,其他网络事件例如黑客攻击,网络欺诈,窥探他人隐私事件也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共青团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多次对共青团参与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共青团员要在网上积极发声,传播正能量,正因为如此,身为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们更是要走在队伍的前头,起到带头的作用。除了辅导员之外,受到党性光辉照耀的当代大学生们更应该明白网络文明的重要性,主动承担网络文明宣传的职责。要想让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始终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自身做起,约束好自己的网络行为,不散布谣言、淫秽色情信息等,不发表恶意诋毁他人的文字,不做虚假广告宣传等;同时还要呼吁身边的同学,一起行动起来,做文明的网络使用者。并且互相检查、共同监督,对那些恶意网络用语和谣言及时抵制并举报,人人争当网络小卫士,还网络世界一片清爽的蓝天。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都开始行动起来,信息高速公路将会变得更加晴朗,越来越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