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爆炸,隧道塌方,冒顶透水……参与、指挥矿山事故救援700多起,他连做梦都穿梭在火海边缘。41年致力“地心营救”,持续攻关矿山事故救援世界难题,解救被困矿工1000多人,他被誉为“矿井深处的一束光”。加强装备配备、强化战术战法训练演练,他潜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我国矿山事故救援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他就是我国矿山、隧道事故救援领域的救援英雄和知名专家——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原副主任肖文儒。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小煤矿事故多发。肖文儒1983年被分配到原山西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开始了和“魔鬼”交手的日子。
“以前,应急救援人员很多时候是在‘赌命’。”肖文儒回忆。戴上呼吸器,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就要应对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浓烟翻腾,视线受阻,只能闭着眼睛打密闭墙,开出生命通道。
“一次煤矿采空区着火,我们沉到井下控制火势,一位队友走错了方向,再没上来。”朝夕相处的队友倒在了眼前,肖文儒内心迎来一场震动,想到亲人,他头一次对这份职业产生了动摇。
不久后一次煤矿火灾事故,他和救援人员成功带着被困人员升井,一位80多岁的老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面前:“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这一跪,重重压在了他的心上,驱散了犹豫动摇,“党和人民需要我,我不能离开。”这也彻底坚定了他“择一事、终一生”的使命追求。
在救护大队这些年,肖文儒练就了“赴汤蹈火”的胆魄和过硬实力。面对事故的未知风险,他第一时间背起氧气呼吸器下井勘测,掌握一手情况、传回精准信息;迎着煤粉自燃的爆炸烈火,他毅然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不灭火势绝不松手。
一次次生死逆行中,他从普通矿山救护队员成长为杰出的矿山救援指挥专家,担负起更多专业和管理职责。身份不断变化,初心始终未改,41年间,成功解救被困人员的事故一线,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写‘大’。”这是老同事、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原一级巡视员孙国建对他的评价。
2021年1月10日,一条突发新闻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爆炸事故,正在井下作业的22名矿工,被埋在了井下600多米的深处。接到任务后,肖文儒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救援。
“这次救援深度较为罕见。井筒清障遭遇堵点,管路、线缆密集交织,井下水不断涌出,可以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时不我待,肖文儒会同工作组火速制订方案,科学确定了“两条线”并行的救援方案,一方面开钻“生命孔”,先通过钻孔输送给养,另一方面全力进行井筒清障,开辟逃生通道。“生命孔”很快打通,营养液、药品、衣物源源不断顺着直径十几厘米的钻孔送往地下,给被困人员带去希望。被困人员从地下深处,通过钻孔传递上来两张纸条,上面写着:“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麻烦再送一部电话作为备用,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没有什么比这两张纸条更令人振奋和动容!然而,争分夺秒开辟生命通道之时,钻孔却发生了偏离。关键时刻,肖文儒一句话让大家悬起的心放了下来:“为预防意外,我已经提前调集了专业纠偏队伍,可以马上纠偏。”丰富的救援经验、提前部署的纠偏力量,给井下被困人员抢出了极限时间,取得联系的11名矿工全部获救。肖文儒的沉着指挥,为这场“地心营救”中的每一步都上了“双保险”,此次救援行动被国内外同行视为教科书式的典型救援案例。被困矿工递来的纸条,作为新时代党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见证,走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近年来,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事业快速发展,肖文儒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我们要从‘救’向‘防’转变,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他先后组织起草、参与出版了《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管理规定》《矿山救护培训管理暂行规定》《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等规程书籍,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应用,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研制等技术发展。
多年积累的40多本厚厚的救援笔记,也早早传给了一批“好苗子”。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一级主任科员乔天楷记得,肖老师带头领着他们下井,每次救援回来都会复盘救援细节,用案例帮助大家成长。“肖老师是我们的榜样。年轻人要在实干中成长,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从死神手中抢回的1000余条生命,是肖文儒对党和人民忠诚担当的最好诠释。而每一场“地心营救”,都在他的身体上一笔一笔“记”着:右眼角的伤疤,是烧焦的拉链蹭到脸上留下的印记;变形的关节,是长期水里来火里去刻下的烙印;心脏里的3个支架,是长年累月过度疲劳的见证……
“我难以忘记那些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事故现场情景,难以忘记那些历尽艰辛,把被困人员救出时的幸福和喜悦。作为一名党员,我将永远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肖文儒说。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谁人不想?但只要救援声起,肖文儒又会马不停蹄踏上“战场”。去年,他受聘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首席专家,退而不休,依旧奋战在救援现场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