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跳楼救子”蕴含多少无知与无奈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9日

 

    近日,深圳罗湖区莲塘一位63岁母亲跳楼,希望用自杀的方式得到保险公司30万赔偿款,来治疗儿子的强直性脊柱炎。母亲没想到,自杀并不能获得意外险赔偿,而且这份保险去年已过期。深圳市慈善会德义基金联合深圳博爱医院,提出为死者儿子提供免费治疗,帮助他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无知也罢,骗保也罢,大爱面前任何理性的指责都无意义。或许稍感欣慰的是,母亲的死最终以一种悲剧的舆论效应,为儿子接受救助带来了希望;但这一极端事例的可悲之处也正在于此。如果救助信息畅通,这位母亲原本不会走入绝境。据了解,早在三年前,深圳市慈善会德义基金就发起救助强直性脊柱炎病友髋关节置换手术公益项目,并陆续帮助20多位全国各地家庭贫困的强直性脊柱炎病友成功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如果这位母亲能够及时获取公益救助的信息,如果其子能够被纳入这一置换手术公益项目,悲剧便可避免。民间慈善救助事业的发展,不能光看重组织的壮大与资金的积累,还要着眼于救助的有效性,在专项救助与受救助对象之间,建立起敏捷的信息沟通机制。尤其是要扩大社会救助的公益广告投放,有针对性地做好救助的宣传普及工作,以在公益项目与受助者之间架起爱心桥梁。

       不得不说,困难人群想申请公立或社会慈善机构的帮扶并不容易。一位朋友的孩子得了一种免疫性疾病,虽然花了几十万元给孩子治病,但孩子的情况未见好转,而这家人已快“弹尽粮绝”。所以,他们想到社会救助。当他们向有关机构寻求帮助时,工作人员态度不错,但也说需要帮助的人太多,慈善机构要审核孩子的病情、了解家庭经济状况,最终能否救助、能给予多少救助,不确定。这种答复令人沮丧,但慈善组织的财力与人手有限,加上渴求帮助者众多,“欲求而难得”也是不得不“理解”的现实。有人说,可以网上募捐。只是,繁多的网捐是对社会善心的持续考验,诈捐不时出现又使网捐的公信力令人犹疑。本例中,如果不是母亲跳楼引发社会关注,有关基金与医院能迅速为其子提供免费治疗吗?该机构三年帮助20多位贫困患者,每年只救助几个人,杯水车薪显而易见。“惨烈才帮扶”是一种尴尬,充分的救助说易行难。 

  1. 上一篇:别让法治遗忘在哄抢现场
  2. 下一篇:烟台拾荒助学老人“感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