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考勤“大招”频出为哪般?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1日

   “刷脸”点名:上课铃一响,给到课学生拍合影照,没被拍进去的就算迟到。下课时,再次合影,与刚上课时进行对比。据说迟到早退越来越少,同学们的拍摄热情高涨。

    从到手机收纳袋,再到如今的拍照点名,大学老师们为了考核学生出勤率可谓花尽了心思,如此“大招”频放着实让人哭笑不得。老师们最初“放大招”的时候,学生们或许还有一些好奇和敬畏之心,但是久而久之便也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这种考勤方式可以录指纹模;手机收纳袋里可以放手机模型;上下课拍照根本不是事儿,因为对课堂上睡觉毫无影响。况且,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效仿新“政策”考察学生的出勤率,学生早已见怪不怪了、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我们不禁要问:老师们为了课堂考勤频出大招究竟为哪般?留得住学生的“身”、却留不住他们的“心”,这样的点名花样还要玩多久?

 大学课堂逃课似乎早已是一个默认的事实,点名花招的层出不穷经媒体曝光又将事态放大了,于是网络上不止出现了对此问题的争论,更有甚者晒出自己学校的奇葩点名方式、比一比哪校的点名更“凶残”。起初,这样的争论和比较或许可以当成玩笑,但越来越多的学生与老师在点名的问题上“斗智斗勇”,这就不能一笑置之了。依笔者之见,学生们在大学里表现出来的松散,一方面是源于状态上的放松,经过填鸭式教育的高压模式,想在大学里放松一下乃人之常情;另一方面,也是对理想化大学上课模式的合理转移,可能在很多学生的脑海中,大学校园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去选择自己想上或者不想上的课程。但是,学生们不能忘记自己寒窗苦读考进大学的目的,大学里相对自由的氛围是为了让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更多的主动权,而不是让他们在宿舍熬夜打游戏、在课堂上补觉的。“上大学不费脑子费流量”——虽是句玩笑话,也是真实写照。不管在哪一个学习阶段,一定是有不自觉的学生需要用这种硬方法来管理的,但不是所有。从老师和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讲,教学方式和内容不更新,上下课前点名考勤的老套路就没法实现质的突破。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早就过时了,何况很多教师的参考书学生也能买到,这样的课堂换了谁恐怕都不会有兴趣去听吧。学校和老师应该更关注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走进课堂,而不是揪着学生为什么没有走进课堂不放。说到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发展好、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有所得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1. 上一篇:没有规则 不成教育
  2. 下一篇:发展素质教育 财经素养不应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