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思政课,学生为啥不爱听?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9日

政课不好上!”这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共识

不仅是思政课,“很多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甚至学术会议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明国说,“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在下面交头接耳,或玩手机、看其他书。”

“移动互联技术让海量信息无孔不入,迅速占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思政课上涉及的不少知识可以从很多渠道方便地获得,易得就会不珍惜。”“思政课知识体系是横向的,学生早听可以晚听也可以,所以学生会觉得不听也可。”“老师照本宣科、哗众取宠、随意解读、只重形式”……这些是教师和专家们总结出的当前高校思政课“不少上”和“上不好”的原因。

那么,思政课不好上,怎么破?  

“有一次,我给学生上‘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从学生的表情中我就看出他们的排斥。”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

“大学生心里藏着两‘奇’,一个是‘好奇’、一个是‘猎奇’。”张明国说,这是大学生正常的心理特征,当前自媒体上的很多信息正好符合了大学生的“好奇”和“猎奇”心理,如果思政课老师都“板起面孔”的话,再科学的知识、再完美的理论、再重要的思想也无法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思政课老师、上好一节思政课,仅仅做“导演”肯定是不够的。一个老师如果研究不到位,那么就只能是个教书匠。

一位专家曾这样说过,“说不清楚的就是想不清楚的”,所以,几乎每一个优秀的思政课老师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首先是一个好的研究者。

魏启晋酷爱读书,个人藏书近7000册,“读原著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体现了科学精神,是常读常新的书。只有读进去了、读明白了,才能真正理解,上课才能自信自如,深入浅出”。

“把书读薄”是不少优秀思政课老师的成功秘笈。

“我现在每节课只讲一个概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高宁说。不过,这一个概念可能会讲一个半小时,甚至更长。因为,一个概念能成为一系列知识的钥匙,老师可以拿着一把钥匙带领学生打开一扇扇大门。

提炼和浓缩几乎成了不少思政课老师的“试金石”。

除了本科生之外,张明国也要给研究生上课。因为研究生思政课的课时要少很多,所以在给研究生上课时,张教授会发给每个同学十几张表格,“这些表格几乎浓缩了教材中的所有知识。”张明国说,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理科思维使得他们理解文科教材有些困难,

再加上课时不足,张明国便把整本教材的知识点浓缩进表格,然后把教材归纳为几个专题,用专题的方式跟学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不少人觉得高校思政课之所以不好上,是因为现在这些学生自我意识强,对社会、国家关注不足。“其实这是对这一代学生的误解。”高宁说。

跟以往大学生不同,这些孩子是在中国发展最顺、最快的时候出生和长大的,他们对国家和社会有着发自内心的自信和热爱。“所以,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不仅关注自己的成长,同样关注国家和社会。”高宁说,上好思政课,不仅是在给这些孩子传授正确的知识和观点,同时也是这一代年轻人自身成长的需求。

  1. 上一篇:看今日少年有德 期明日文明中国
  2. 下一篇: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大学生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