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沦落还是道德绑架—42秒火灾视频背后对舆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7日

    4月14日下午,广州花都新华街横潭村北闸某住宅楼5楼发生火灾。屋主李某被熊熊燃烧的烈火逼到防盗窗上,绝望的哭嚎声让人触动。但是,视频拍摄者却稳稳当当地拍摄了42秒。民警和消防官兵到场处置。16时40分,现场明火被扑灭,李某不幸被烧死……而广东消防发微博声称看到这样的视频怒了!
    新闻一出,首先广东消防义愤填膺地在微博中表态谴责,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唾弃、可耻、可鄙”;而我在看到视频的时候,心里也有一种莫名的可悲感,看到一个生命在求生,与拍摄者的冷静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对比,这不得不让人有一种心寒的感觉。然而...继续看下去你会发现这事件背后有更多的发展。

    你没看错,视频中的死者是自己放的火,广州花都警方随后核实,死者为屋主李某(男,30岁)。经过初步勘查,起火原因是由死者自行点燃屋内易燃物品所致。曾伯告诉记者,死者姓李,和母亲一起在这里住了20年了。死者没有正式工作,此前经常听说死者向母亲要钱。曾伯从李某的姐姐处得知,李某在事发前曾致电姐姐索要400元,还威胁称“不给钱就要搞点什么”,但他的姐姐没有同意。
    视频拍摄者的当时处境与行为:  
    一. 据李先生(化名)回忆,火灾发生时,他正在睡觉,被外面砰砰的砸门声惊醒。他在平台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着火的情况。当时他的第一反应,也并不是马上拿出手机进行拍摄。李先生(化名)说,上楼看到对面那个男人在求救后,他首先是拿起楼上的桶和瓢,往那个窗户泼水,但隔太远,泼不着。
    二.防盗网是铁焊的,他也撬不开。李先生从事建筑行业多年,他知道对面防盗网的坚固性。
    三.在看到死者身上着火的时候他就冲下楼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楼下围了好多人,一直都有砸门声,他也帮不了。
    四.“我没有将视频发到朋友圈,只是发到了一个同学群里。现在我手机微信已经被封号了,朋友给我截了当时的图。”李先生说
对事件的一些想法:
    一.社会事件舆论的表面性:
    在广东消防发出微博怒斥拍摄者是可耻、可鄙的到观看视频止,如官方说的觉得拍摄者是冷血、毫无人性可言的,因为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类,你竟然可以淡定地站在那里拍摄,有媒体说这是“拍”时代的耻辱!如果回想一下,你会发现这些就是舆论社会中,群众对于公共事件的原始反映,是直观的情绪,是表面的,有些人马上认定这个拍摄者是冷血的、无人性的,大喊道德沦亡,甚至官方表态强烈唾弃,但在这种集体情绪中,我们有没有人跳出这个思维思考一下,为什么拍摄者能这么冷静地拍摄,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是怎样的呢?如果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就已经是独立思考了。群体的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已经很明确说明:群体所接收的信息是片面而直观且具有情绪传染性,因此即使个体智商再高,一旦加入群体的智商都是归零的。可有深思过我们在对发表社会事件的一些观点时是否太过于表面?
    二.死者背景对拍摄者的舆论影响
    首先,假设死者是为了救家人而被困火场烧死,那么拍摄者将会受到最大的社会舆论伤害(人肉搜索,甚至现实生活被受干扰)。而现在是死者自己勒索家人不遂点燃易燃物无法逃出而死,拍摄者现在的舆论伤害可以说是最小的了(仅仅是封了手机和微信帐号),甚至舆论中有人抱以同情。这其中我想包含了中国人的一些思想特征:恶有恶报、咎由自取。这一点在社会公关中屡见不鲜,这耐人寻味的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在社会事件的一些公关手段中,我们是否是其中一颗棋子?
    三.小心!小心!小心!道德绑架!    
    中国人习惯了非白即黑的扭曲认知,而这世界确实是存在灰色的!举个例子,一个老人上了一辆满人的公交车,对其中一张座椅的人说给我让位置,那个人站起来后发现是个残疾人。在本文的事件中,拍摄者在后续报道中已经做了他该做的救援,或许你还能想他可以这样,可以那样,但对于现场的一名普通人,报道中的救援或许已经是他能做的事了。如果他做了该做的事,拍个视频也不是犯法的。          
    最后,我想说,他有错,错就错在他拍了视频,错就错在他发到了同学群,错就错在他的同学发了朋友圈。 还有,对于一些社会事件,我们必须多综合因素,理清事件的本质,独立思考,才能避免被智商为零的群体所同化!

  1. 上一篇:关于道德失范的思考
  2. 下一篇:安监局长刚走化工仓库就起火,讽刺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