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上的“警务室”--记全国公安楷模、临颍县大袁村驻村民警陈晓磐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2日

    眼前的他,身材消瘦,皮肤黝黑,眼角的皱纹像深深嵌在皮肤里一样,40多岁有着50多岁的面容。因右脸面瘫,他说话时右嘴角总会不自觉地下斜,这是常年骑摩托车吹冷风落下的“毛病”。
    他是漯河市临颍县皇帝庙乡大袁村驻村民警陈晓磐,当地群众口中的“晓磐”,留守儿童口中的“陈爸”。在过去的9年里,他骑着摩托车,靠着一双“铁脚”,把全乡8948户11029处院落走访了一遍,骑报废2辆摩托车,累计里程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多。
    2000年,陈晓磐从军队转业入警,曾在县拘留所任副所长,2005年调到临颍县公安局皇帝庙乡派出所任指导员,2008年把“家”安在了大袁村,正式成为驻村民警。由县到乡再到村,陈晓磐无怨无悔,因为成为警察一直是他的梦。
    家在漯河市区的陈晓磐,常年往返于家、大袁村、皇帝庙乡派出所,“三个点三条线”,他一走就是九年。一套警服、一个斜挎包、一辆摩托车,就是他全部的装备。多年的风吹雨打,加之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他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面瘫的“毛病”。
    “晓磐是一个不爱走‘正道’的人,他家和我们村明明有一条107国道可以走,他偏要在田间地头、村间道路中穿行。”大袁村党支部书记王喜林说,“28公里骑摩托车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他要走上三个多小时才能到家。”
    在陈晓磐看来,一辆摩托车加上自己就是一个流动的“警务室”,村民看到警察,心里就有底,遇有难处可以有人倾诉和求助。家族矛盾、邻里纠纷、打架斗殴等不少问题都是他在回家的路上发现和解决的,因此他到家时大多已是深夜。
    地处豫南的大袁村,历史上家族纷争严重,各种矛盾“淤积”,纠纷、案件、上访“三不断”,是当地出了名的治安问题村。
    陈晓磐到大袁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每家每户发了印有自己名字和手机号的中国结,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自己成为大袁村人心中的自家人。
    起初,这个发放中国结的举动并未引起村民的好感,反而认为陈晓磐“有点异类”。不久之后的2009年3月23日深夜,陈晓磐接到了大袁村一位临产孕妇的求助电话,他不顾天气寒冷、雨夜泥泞,立即找来村干部,借来汽车,连夜把孕妇送到医院,由此改变了他在大袁村人心中的形象。
    “中国结”起了作用,一传十、十传百,村里人“遇事找晓磐”成为一种常态,“中国结”成了警民“连心结”。
    目前,他发放的“连心结”已达8000多个,基本覆盖全乡。有时一天能接到100多个求助电话,深夜里接到群众的求助电话也是常事。“陈晓磐”在群众口中成了“晓磐”,成了大袁村人心中的自家人。
    2010年,陈晓磐用8个多月时间,骑着摩托车,靠着一双“铁脚板”,累计步行1000多公里,把全乡8948户11029处院落走访了一遍,手绘地图100多幅,记录笔记60本,哪家是贫困户,哪家有什么困难,他心里一清二楚。
    “晓磐来我家走访时,问我有哪些困难,我没抱希望,只是随口说两个孩子没有户口,上学成问题。谁知道9天后,晓磐又来到我家,对我说两个孩子的户口入上了,还把新的户口簿交给了我。”村民袁自成满眼泪花激动地说。
    由于辖区平时人少事多,陈晓磐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基本是迎着月亮回,顶着星星出。他心里一直觉得最亏欠的就是儿子。
    今年46岁的陈晓磐,儿子刚上初一。从2008年来到大袁村任驻村民警以来,儿子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爸爸为啥老不在家呀?”
    谈到儿子,陈晓磐不由自主伤感起来,眼里浸满了泪花。他说别人的孩子都是喜欢睡在父母中间,而他儿子却偏喜欢睡在他的外边。“睡在外边挡着,爸爸天亮就不会丢了。”
    出于对儿子的愧疚,更是出自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陈晓磐来到大袁村不久,就捐资成立“留守儿童温馨家园”,让200多名留守儿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在安全教育之外,不仅组织瓜果采摘、才艺演出、生日聚会等活动,还让留守儿童时常与外出打工父母视频聊天。
    九年间,曾有不少人问陈晓磐:“守在那个穷乡村,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趟,你到底图个啥?”他总是回答说:“我就图辖区的老少爷们把我当成他们自家人,无论走到哪个村,一句‘晓磐,你回来啦,到家坐’,总是让我感觉是那么的温暖和贴心。”
    如今的大袁村已经连续多年保持零上访和轻伤以上刑事零发案,由一个“乱”村变成了一个“靓”村,新修了公路、通了公交车、盖了新社区,还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民主法治村”。
    现在陈晓磐上下班已经很少骑摩托车,取而代之是一辆半旧的警车,而流动的“警务室”一直还在,只是又挪到了他的警车上。

  1. 上一篇:魏德友:坚守无人区 52载为国守边防
  2. 下一篇:人在路上,路在心中——“全国最美养路工”任同昌一生护路 荣膺最美